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English

当前位置: 农天农业网 >> 片马蒿

高效节水河西农业发展的必然抉择北江荛花

发布时间:2022-09-15 16:20:45

高效节水 河西农业发展的必然抉择

?  秋日,记者驱车奔驰在千里河西走廊,南面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巍然屹立,千年冰川融化成石羊河、黑河、疏勒河三大内陆河,常年汩汩流淌,滋润着这片丰腴肥沃的土地。这里是甘肃农业的精华宝地,占据全省19%的1000多万亩耕地,产出占全省31%的农业产值。

然而,受气候变暖影响,祁连山雪线不断上升,加之近年来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过高,造成全流域资源性缺水。

河西走廊经济社会发展的“致命软肋”是“水”,有水即绿洲、无水即荒漠戈壁。她未来应该走什么样的农业发展路子?

节水高效的反季节大棚葡萄在河西地区已成规模。本报记者 曹义成

河西走廊为什么要发展节水农业?

河西走廊,“水”危机惊呼频频。温家宝总理就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先后作出十多次重要批示和指示,要求“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”。党河流经敦煌,这里水资源匮乏,生态环境脆弱,社会各界早就发出“决不能变成第二个楼兰”的警告。

“河西走廊十分缺水,而农业用水量占当地整个用水量的80%左右,大部分农田以大水漫灌为主。河西玉米、小麦两大类粮食作物亩均用水量分别为640、560立方米,高于全国492立方米的用水量。因此,要做好河西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前提是农田节水。”省农牧厅厅长武文斌告诉记者。

农业是河西走廊的用水“大户”,但同时,据省发改委规划预计,“十二五”期间河西地区仅风电、石油化工、有色冶金新材料等基地,新增用水量就超过1.4亿立方米。

这一矛盾如何解决?

“河西走廊必须以‘水’来定发展。通过发展节水农业,使农业用水节约出30%的水,用于生态建设、工业用水和城市发展,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,让它永远成为陇上一颗璀璨的明珠。”武文斌认为。

为此,省委、省政府实施的“千万亩高效农田节水工程”在河西及沿黄灌区拉开序幕。

这项省委、省政府于2010年开始启动的工程,力争3年内达到“累计示范推广农田节水技术1000万亩、实现节水10亿方”的目标。在河西及沿黄灌区主推膜下滴灌、垄膜沟灌、垄作沟灌等农田节水技术,其中,膜下滴灌技术亩节水率50%、亩增产20%;垄膜沟灌亩节水100至150立方米,节水率20%至30%;垄作沟灌亩节水80至100立方米,节水率20%。

如何变“浇农田”为“浇作物”?

行进在秋日的河西走廊上,令人欣喜地看到,过去高耗水的小麦玉米带田,经过农业结构调整逐渐被淘汰,取而代之的是棉花、蔬菜、番茄、制种玉米等高效节水作物。河西曾以高产“吨粮田”在全国创出典型的小麦玉米带田,需水量近千立方米;而高效节水作物比小麦玉米带田亩均年节水200多立方米。

不仅如此,走进田间地头,一些新型农艺节水新模式也蓬勃兴起。

在民勤县泉山5万亩棉花示范区,枝繁叶茂的棉花地里,整片整片覆盖着地膜,膜下铺设着密密麻麻的暗管。高来旺村村民王严德说:“这膜下滴灌好呀,1亩地比大田漫灌节水120方。春播时,再不像以前漫灌泡地了,一年下来,1亩地仅需水320多方,滴灌设施同时能亩均节约10公斤化肥、增产43公斤棉花。”

在凉州区丰乐镇、民勤县现代农业示范园、金川区宁远堡镇等地,“移植”中东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探索出的垄膜沟灌技术,使这里的玉米棒穗饱满。凉州区丰乐镇朵浪村村民刘兴堂告诉记者:“以前种平膜玉米,由于留有空播行,土地裸露,浇点水就蒸发了,1亩要浇五六个水,大约得用水500方。现在采用垄膜沟灌技术种玉米,保湿、保温、保墒,1亩地只浇三四个水,大约用水300方左右。”

在永昌县,当地农技人员还探索出垄作沟灌节水新技术,垄上播种、沟内浇灌,水通过沟内侧渗到作物根部,既节水,又节肥。去年,当地推广垄作沟灌技术15万亩,节水达1100万立方米。

这些高效农田节水新技术,变过去大水漫灌“浇农田”为节水灌溉“浇作物”,正是“千万亩高效农田节水工程”带来的新气象。

据了解,我省去年在河西及沿黄主要灌区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达226万亩,取得了******的节水增产效益,共节水2.22亿立方米,增效1.8亿元。今年,已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382万亩。

如何调动农民自觉节水灌溉积极性?

我省实施高效农田节水新技术,不仅注重“节水”,更注重能否给农民带来“高效益”。“日光温室平均单方水效益是小麦、玉米、露地蔬菜的37倍、36倍和10倍。用最少的水和最佳的作物配置,产生******的效益,就把水用活了。”武威市市长助理、市农牧局局长宗瑞谦说。

武威,这个农业大市,为了发展节水农业,从2007年实施石羊河综合治理项目以来,从示范1.5万亩高效节水日光温室,迅速发展到2010年的20万亩,今年又开工建设9.2万亩日光温室。

“以前村民们不愿建日光温室,嫌技术难度大,投入成本高。而石羊河综合治理项目给每座日光温室投入5000元,省、市、县财政共补贴3100元,市、县、乡还派去技术员,村民们种的温室,有的年收入三四万元。农民收入高了,争抢着建日光温室,节约了用水。”宗瑞谦说。

民勤县薛百乡张麻村村民黄小鹏,在日光温室里采用滴灌设施种植西红柿,1座温室年纯收入1.2万元。“西红柿生长10个月时间,1亩地仅用水290方,而且,单方水效益很高,种1亩小麦耗水达800方,收入仅有400多元。”黄小鹏说。

河西走廊不仅从技术、收益上推广高效节水农业,而且从机制上探索高效节水农业发展之路。

“石羊河综合治理项目以水定产,把种什么限定‘死’了。”民勤县大滩乡村民赵小忠给记者算了一笔账:“现在1亩地配给的用水量是415方,我家10亩地,总用水量是4150方,如果还像过去那样种小麦、玉米,只能种5亩地。如今种高效节水作物,节约下来的水还能通过水权市场进行交易,‘卖’给邻居种庄稼。”

据悉,目前的武威市、张掖市都推行水票制供水,用水总量控制、定额管理,用价格杠杆增强农民节约用水意识。广大农户算账对比,认识到多浇水就是多缴费,他们爱水、惜水、节水意识增强,从“要我节水”改变为“我要节水”。

农田节水节余下来的水用作什么?

记者看到,民勤县通过发展高效节水农业,生态环境明显改变,夹河乡黄案滩10万亩芦苇、红柳繁密茂盛,在腾格里沙漠边缘筑起一道绿色屏障,7眼机井泉水自涌出来。该县4年来压减耕地44万亩,累计削减农业用水1.83亿立方米,有效缓解了绿洲水资源危机。

永昌县压缩耕地面积,发展啤***大麦、饲草等节水作物,年节水3200万立方米;大力推进日光温室、食用菌棚等设施农业节水,年节水278万立方米。有力地支持了金川公司等工业发展用水需要。

张掖市黑河下游的高台县,发展高效节水农业22万亩,年节水2000万立方米,相当于一座中型水库的蓄水量,确保了黑河调水顺利实施,汩汩清流流入干涸多年的西居延海,滋润了下游绿洲。

我省通过实施高效农田节水工程,节约的水,既解决了农业用水所占比例过大的问题,又为能源基地建设、工业发展和生态建设腾出了用水空间,还能解决农民与工业、生态、能源基地建设中的“争水”矛盾。从而推进用水结构调整,使有限的水资源为建设现代农业和实施“工业强省”战略提供了支持。

据悉,我省3年累计实施1000万亩高效农田节水工程后,从2014年开始,每年将推广高效农田节水工程1000万亩,推动河西走廊社会经济实现永续发展。

南京钢管脚手架搭建

做月子中心

景区项目投资

货梯升降机厂家

硅橡胶电缆

友情链接